PoW VS.PoS - 聊聊共识
9月初,以太坊合并升级成功,共识机制从与比特币相同的PoW转向PoS,即proof of work(工作量证明)和proof of stake(权益证明)。以前,矿工们拼命做数学题竞争记账权。今日,你有32个ETH,就能随机获得记账权。
这可动了矿工的蛋糕,他们不高兴了,于是有了ETHW和ETHF分叉,给议论已纷纷的合并又点多了一把火。
矿工是维护区块链网络的大力量,以太坊不顾他们的利益坚持转向PoS,主要还是解决两大问题:能耗和中心化。挖矿的费电自不必说,而矿场的日益中心化,确实让社区担忧,也确实损害了社区利益。今天,就来聊聊内里详情。
挥汗解题的PoW矿工图了什么
看完本系列首篇你已了解什么是PoW。我们再重现一下挖矿的细节,且看下图。
当一笔BTC交易发起后,在整个比特币P2P网络中传播,与此同时,网络中的矿工节点拼命解题,不停尝试新的nounce以得出符合要求的哈希值。最终,第一个成功解题的矿工出现了,它获得记账权,把题目答案+交易打包到自己构建的区块里,向全网络广播,验证通过后,循环以上步骤。这就是矿工的轮回。
矿工挥汗如雨地解题,以将比特币和交易手续费收入囊中。而随着厉害的矿工不断加大投入,垄断趋势开始出现,永远都是那么三五个大矿场在轮流获取记账权。这种中心化趋势,让整个区块链网络变得脆弱,理论上只要有两三个矿产联合,就足以发起共识攻击。
此外,记账权的集中还导致腐败问题。和矿场关系好的人,或者只要给矿场一定小费,就能让自己的交易获得优先记账,从而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利益。
再加上严重的能耗问题,以太坊便开始了PoS转向。
去中心化解题
区块链社区里有不同版本的PoS,这里只谈以太坊的版本。
在一笔交易发起后,现在节点不需要解题了,你只要有32枚ETH,就能随机获得记账权。然而从交易发起,到最终记账之前,仿若进入了黑森林,暗流涌动,杀机起伏,一众英才为了记账利益巧取豪夺,殊不知,他们始终只是去中心化大局下的棋子而已。且看下图。
交易发起被广播到以太坊网络以后,首先会有所谓的MEV searcher去分析每一笔交易,伺机套利。MEV(maximum extracted value),即最大可攫取利益,是指从交易中可以获得的显性和隐性的利益。显性利益就是指显而易见如gas fee(不了解以太坊网络的可以读本系列第二篇),隐性利益则是指广义的套利。比如发现有人在uniswap以3000刀买一枚ETH,那么MEV searcher就可以1200买一枚,并且以3000与该用户抢先成交。
所以一名MEV searcher,它要扫描每一笔交易,真的读懂交易在干什么,再评估是否有套利机会。这在程序上不是一件易事,所以MEV searcher的形式常常是MEV bots,即自动执行代码的套利机器人。因为程序的复杂度,每一类bots都有其专注的套利场景,比如上述的DEX套利。
MEV searcher整理好交易以后,会将其打包成(叫做bundle),发送给下游叫做block builder的角色。block builder就是真正在生成区块的人,他们把网络上的独立交易,以及MEV searcher发来的bundle,取最大化利益的集合,打包在一个区块中。
最后block builder把打包好的区块发给block proposer,就是拿着32个ETH的staker,被某种算法选中的staker负责最终验证区块,然后全网广播。
以上可见记账过程中的暗流,将其串联起来发现,block proposer也就是staker,才是最终的收割机。为什么?
首先,MEV searcher虽然技术含量很高,但一旦发现套利机会,它要确保下游block builder能尽快将其bundle打包,实现套利。为此,它需要为bundle付出一笔可观的打包费,才能让block builder看上。不然,先机就被其他searcher抢占。
接着,block builder为了将兑现这个bundle的高价打包费,又要在打包的区块中,附上客观的费用,以让最终的block proposer优先验证它的区块。套利机会如此层层流转,最终block proposer,即ETH staker,也就是ETH网络的股东,获得了最大收益。所以,一开始说,所有厮杀的上游,都“只是去中心化大局下的棋子而已”。
后PoS时代
随着业务对区块链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,要成为矿工,不管是PoS还是PoW,难度越来越大,因为需要性能更高、价格更贵的硬件,这很难不导致中心化。
既然区块验证的中心化趋势不可避免,而PoS的转向又是为了减少中心化、减少矿工为了私利而审查交易,那么以太坊便对PoS机制加以分层,引入更细致的分工和抗审查机制,让社区大众成为最终受益者。